“黑莓”的中国式路径
“黑莓”进入中国的这段时间里,采取的路径非常简单:上游核心技术和应用仍由RIM公司提供;在中游,阿尔卡特赋予其商标和部分工业流程,并帮助“黑莓”建立在全国的分销渠道,充当在品牌、政策和渠道等诸多方面的“杠杆”;毫无疑问,作为杠杆下游的中国移动仍是整个游戏最终的操盘者,它负责“黑莓”在中国的品牌营销与推广,更重要的是它决定最终的销售模式与计划,包括“黑莓”手机的定价。
具体而言,“黑莓”手机邮箱业务主要面向集团客户,并且“黑莓”邮箱的使用需要企业安装相应的技术终端。这也是RIM公司将销售完全交给中国移动去做的主要原因。企业集团购买不会到手机卖场,而是直接通过网络运营商也就是中国移动一条龙的服务。这也许是RIM公司最精髓的地方,把市场交给当地最大的运营商,专心做技术和应用,保持神秘感和文化,虽然需要一段缄默期,但是一旦运营商把“黑莓”的移动邮件市场培育成功,那就是爆发的时刻。
“黑莓”的中国式难题
然而,中国市场就是一个很奇怪的市场,无数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时无不遭遇了令人尴尬的“搁浅”,那么RIM公司能不能避开这个宿命?RIM公司进入中国初期又会面对哪些困难呢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