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指出,当他的员工只有100人时,他要站在员工的最前面,用命令来指挥工作;当他的员工增加到1000人时,他就必须站到员工中间,诚恳地请求大家相助;当员工达到1万人时,他只要站在员工的后面,心存感激即可;如果员工达到5万或10万时,那除了感激还不够,必须双手合十,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。 这一段话,无疑是松下柔性管理的精髓所在,这也凸显了他与王永庆不同的用人理念与领导方法。
然而更大的不同还是在于他们回馈社会的方式上。
在成为台湾的富豪之后,王永庆立志于创办一些社会公益性的企业,于是,他创办明志工专,设立长庚纪念医院,成立明德基金会生活素质研究中心,并把台塑的管理制度转移给下游工业,他相信自己能运用已得的经验与成就来造福社会。
而松下在这方面有着更崇高的理想。后期的松下已超出了企业家的范畴,向着哲学家的领域迈进。
松下在56岁时创立PHP研究所,PHP是PeaceandHappinessthroughProsperity的简写,意思是——透过繁荣来追求和平与幸福;68岁时,他辞去了社长职务,更加专心地致力于PHP的研究工作;83岁时,松下写了一本书,叫《我的梦、日本的梦、二十一世纪的日本》,书中反复研究了日益混乱的日本,描绘了30年后理想的日本社会——该书成为松下一生的最高成就,对日本影响深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