频 道 直 达 - 创业网首页 - 创业资讯 - 专家点评 - 创业观察 - 你问我答 - 创业指南 - 项目分析 - 政策法律 - 创业培训 - 创业新闻 - 奇思妙想 - 创业博客 - 创业论坛

创业加盟
创业新书推荐 - 创业项目库
创业专家在线答疑
酒店管理专家答疑
  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创业资讯宏观经济→新闻
    


回顾:王永庆辉煌的一生


cye.com.cn 时间:2008-10-17 11:19:55 来源: 作者: 我来说两句
  王永庆收获的第二个财富就是钱。通过经营米店、米厂、砖窑厂、木材厂,他在30岁的时候,已经积累了5000万元台币,这为他接下来更大的创业,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。
从一无所知到塑胶大王

     王永庆30岁的时候,刚刚是日本战败退出台湾的时候。经历了战争洗礼的台湾,百废待举。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之下,台湾制定了第一个四年经济计划,其中将玻璃、纺织、塑料原料、水泥等行业列为重点支援行业,可获得美国的工业援助资金。

     当时的王永庆连“塑料”两个字都不知道怎么写,而且一开始的项目也并非由他承担——政府先是交给一个化工厂的老板,在化工厂老板考察了日本、欧洲的同类企业后,发现以台湾的能力根本无法达到规模效应而决定放弃后,政府才找到当时来申请制造轮胎的王永庆。王永庆后来回忆时,还常念叨:“我是被糊里糊涂地骗到这行来的。”

     1954年3月,王永庆成立“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”,将自己50万美元的积蓄全部投进去,同时还获得67万美元的美国援助资金,从而开始了具有传奇色彩的“塑胶大王”之旅。

     1957年3月,台塑工厂终于建成投产,当时月产100吨塑胶原料,是全世界规模最小的工厂。同时期的日本或欧洲的工厂月产能达到3000吨以上,因此王永庆的产品根本没有规模效益可言。更糟糕的是,他还受到两个极其恶劣的因素影响:一是当时台湾的月需求量只有50吨,这意味着王永庆的工厂每月都会有50吨的库存;而更大的困难来自质量,当时王永庆生产的塑胶原料主要用于制造塑料薄膜,再制成雨衣之类的日用品,但由于品质不过关,那些雨衣一穿就破,以至于当时的台湾人认为化学品都是骗人的。

本新闻共14页,当前在第4页  1  2  3  4  5  6  7  8  9  10  11  12  13  14  



创业网【 www.cye.com.cn 】-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

·相关新闻

·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·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
·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·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
·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·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
·学习型中国-世纪成功论坛 ·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
·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·第十届金手指网络奖征集中

·新闻评论
会员名称:
密码:匿名 ·注册·忘记密码?
评论内容:
(最多300个字符)
  查看评论
免责声明:  
  凡本网具体标明“来源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,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,请立即致电010-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◎vip.sohu.com通知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。
 
最新资讯
   
 
创富之星
   

 
新书推荐
   
 
论坛精华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