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这条龙由于公路的开发已被切割成数段,所幸,王永庆是出生在公路开发之前,若出生在公路开发之后,今天就没有这号传奇人物了……”这样的描述,多少有些让人哭笑不得。
事实上,尽管外面对王永庆的研究热火朝天地进行着,但他本人却一直怀着最朴实的经营之道——他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,自己的成功其实只有两招:降低成本与效率优先——这样一个简单的解释无疑让很多人困惑,但事实就是如此,王永庆的成功就是靠这两招。
在王永庆的成长经历中,无处不见对“降低成本”的追求。不用说一开始扩产以降低成本,即使在后期王永庆已成为台湾腰缠万贯的富豪,他也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着“降低成本”的目标。这里有两个例子最具代表性。
1980年,台塑进军美国时,要在美国建厂,王永庆为了降低成本,命令所有参与建造美国工程的工人,都要从台湾聘请过去,因为当时台湾的工人要比美国的廉价得多,而且,他还严格控制工人人数,一般一个项目只请最少的工人来完成。王永庆说:“为了降低成本,强化对外竞争条件,我们对于所有可能涉及成本的项目,都要一一追根究底,追到江河的源头,求到最节省才肯罢休。”
其实很多其他公司也都在追求降低成本,只是中国公司多的是关于成本的恶性竞争。而王永庆与一般企业家的区别是:他通过一整套独特的方法,来逐项落实他的追求——谁都知道目标,而成功者的成功正在于他能找到前进的道路与方法,从而达到目标。 王永庆的做法是:以追根究底的精神,将涉及成本的项目分化到最小的单位,然后逐项降低成本,这里的关键是怎样才是最小的单位。王永庆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:河里的水如果浑浊了,我们想要找到它的原因,那么我们必须溯流而上,一直追到河流的源头处,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所在。运用这样的思路,王永庆能很轻易地找到问题的关键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