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的米总是比别人的要干净,因为每担米他都要挑选过,把里面的石子筛选出去;他率先提出送货上门,同时记下客户的地址、家里的人口,甚至还有发薪水的日期,因为如此他便能准确地在客户需要米、又有钱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——这样一个早期的数据库系统,使王永庆的米店生意蒸蒸日上。同时他还提出了一斗米只赚一分钱、半夜两点也送米等措施。当时,王永庆的米店成为当地的佼佼者,连受到政策保护的日本米店都比不上他。
米店开了10年左右,后来日本统治下的中国台湾实施了粮食统一管理的措施,王永庆的米店被迫关门。不过,这样一段经历帮助他积累了宝贵的经商经验,也直接促成了其日后创办台塑。
在台塑之前,王永庆办过砖窑厂、木材厂等公司,皆因当时身处特殊的历史时期,最后都无疾而终。不过王永庆也因此收获了两方面的财富:第一是经验。王永庆所办过的公司,在当时的同业中都是佼佼者,主要原因是王永庆比别人更勤奋,同时他又是个善于思考的人。比如在经营米店的时候,王永庆发现当时农家养的鹅都很瘦,原本养4个月能长到五六斤重的鹅只能长到两斤重,因为鹅也没有吃的。于是王永庆到处收购瘦鹅,同时还低价向粮食部门购买碎米杂粮、派人去捡农家丢弃的烂菜叶,然后做成混合饲料喂给瘦鹅吃。结果原本只有两斤重的鹅在2个月内能长到七八斤重,其间的利润自然不言而喻。更重要的是王永庆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:一个人在失意之时,要像瘦鹅一样忍饥挨饿,锻炼自己的忍耐力,只要不死,一旦机会来临就能像瘦鹅一样,迅速肥大;而瘦鹅之所以瘦,原因并不在鹅,而在于养鹅的人方法不对。由此王永庆知道,经营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,企业经营不善,问题不在员工身上,而在于老板的管理方法不当。
|